2014年7月26日 星期六

作者的生命

大江健三郎曾於作品中寫道:
被書寫的主人翁將永遠活著(在書中死亡了的主人翁亦同),
而寫作該書的作者卻會死去。

毫無疑問我非常尊敬大江健三郎先生,
但對此說我並不完全認同。

即使是作品自己將自己帶領至結局,
啟動藝術的靈魂依舊在留存之中持續活著。
那持筆之手亦是如此。

我寧可將這樣一段字句,解讀為作者謙遜之詞。
好多時刻,藉由作品我們與已逝的作家強烈交流,
這些作家在有限時空中,
能留下不朽、橫跨生死的藝術作品,
在觀者腦海堆疊召喚永恆超越自以為如浪即逝的瞬間。

這樣的作者生命,不也是永遠活著。








我眼中的點點

草間彌生。

如果生與死確如從這房間走至另一個房間,
我猜想介於於生與死之間,或許還存在著一條廊道,
而我腦海裡的草間正長年迴盪於這條廊道,
偶爾返回生之房 卻望向死的那端。
正如她作品呈顯的消融與超乎常人的發射出「不用在意我」那般的強烈訊息,
存在著無與倫比茅盾感,
打破了觀者藝術交流的慣性,
強硬地將任何意象拋卻,又似温柔地包覆消融。

那麼 這一切是為什麼呢?我們到底在看什麼呢?

我不禁害怕。
是虛無。
但草間在創造讓我們感受虛無之中竟存著永生的野心。
我感受到比《人間失格》更加真誠戰慄的恐懼。

請繼續旋轉,
請繼續燃燒光芒,
直到我仰望星空才全然釋懷。





2014年7月20日 星期日

超越現實的生命

藝術作品的生命,
超越現實,
甚至超越創作者所能預想。

往積極面思考,
其將如擁神秘生長力的奇異種子,
在地球運轉的某個時刻在某些人心裡發出芽來。
當然,前提是,作品必須被有形或無形地保存。

不過,倒也不是所有的創作都將如是幸運,
殘酷的說,
當裝置藝術不被正視,它可能連勞作也稱不上。
文學叨叨絮絮的字句,可能連廣告文也比不上。
好像建築被凌亂的廣告看板佔據視覺一般,
極少人會注意到建築師初衷的設計,
即使是講求現代性的建築也是一樣。

藝術有超越現實生命,
自證其存在的魔力,
然而,前提是:我們盡可能讓自己擁有一雙懂得欣賞的眼睛。
如此一來,或得能咀嚼超越現實的生命力。



2014年7月12日 星期六

給未來的小孩

想到我也會庸俗的想寫這樣的文章。
沒有愛人,也沒有孩子,是我現在真實的狀況。
今天聽了場演講,
突然也對未來的小孩有了藍圖。
莫名也認真了起來。

2014年7月11日 星期五

硬書

好一段時間了,其實。
自以為擁有哲學思維的認知總讓我保持某種姿態,
有時,可能也很麻煩,說實在。

這二天,啃讀
瑪麗塔.史肯特,莉莎.卡萊特合著的《觀看的實踐》,
這是一本為初學者而寫的視藝入門書。
欵,基本款就對了。

這樣的基本款可以讓我看了頻放空,
迫使我漩入20世紀的學者的紛繁哲學。
然後翻頁的瞬間懷疑自己剛讀了什麼?!(呆)

書名就充滿意涵,
其實5個字已經透露它想做什麼(如果你懂的話)
看完這本作者自稱入門的作品,
想必我的哲學思維必定更晉一級。
(屆時是不是變得更難搞)




2014年7月8日 星期二

原來記得

今夜突然想起一些女孩。趁記得寫一點吧。

名字確實忘了,真是抱歉。
暫且用號碼代替吧!